硬件特征
关键IC |
处理器 |
ADSP-BF607,500MHz双核DSP; |
ADC |
2片AD7606实现16通道的数据采样; |
|
DDR2 |
128MB,工作频率250MHz; |
|
ROM |
Nor Flash用于存储烧写文件;EEPROM用于存储配置参数 |
|
连接方式 |
板对板连接器 |
2 * 100pin; |
通信接口 |
高速SPI |
时钟速率可达62.5MHz,采用差分电平传输; |
UART |
波特率1Mbps,采用TTL或RS485电平传输; |
|
秒脉冲 |
用于PQA数据的RTC同步; |
|
模拟输入 |
ADC |
电压范围:-10V~+10V;共16通道; |
电源输入 |
12V |
电流需求:+12V/300mA,电源纹波<200mV;含限流保护功能; |
模块规格 |
6层板 |
尺寸:60 * 70mm; |
算法介绍
1 频率
测量方法 |
基波分量频率输出值为10s时间间隔内,整数个周波数与该整数周波所累计持续时间的比值。测量时间间隔没有重叠 |
测量对象 |
电压通道A、B、C相任意一相有效信号,默认取A相电压信号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7626.30-2012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》(等同于《IEC61000-4-30:2008》) |
测量范围 |
42.5Hz ~ 57.5Hz |
测量精度 |
±0.005Hz |
2 电压有效值
测量方法 |
10个周波时间段的r.m.s值,每10个周波时间段是连续的,且相邻的10周波间隔无重叠 |
测量对象 |
A、B、C、N相电压,及AB、BC、CA线电压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7626.30-2012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》(等同于《IEC61000-4-30:2008》) |
测量范围 |
10~150%Uin(Uin为标称电压) |
测量精度 |
±0.1%Uin |
3 电流有效值
测量方法 |
10个周波时间段的r.m.s值,每10个周波时间段是连续的,且相邻的10周波间隔无重叠 |
测量对象 |
A、B、C、N相电流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7626.30-2012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》(等同于《IEC61000-4-30:2008》) |
测量范围 |
0~120%Iin(Iin为标称电流) |
测量精度 |
不超过满量程的±0.1% |
4 电压波动
测量方法 |
电压方均根值曲线:每半周波方均根值构成时间函数的曲线; 电压变动频度:单位时间(1s)内电压变动的次数,电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各算一次变动,不同方向的若干次变动,如果间隔时间小于30ms,则算一次变动; |
测量对象 |
A、B、C相电压相临两个半周波有效值的差值; A、B、C相电压当前1s内第1个半周波有效值; A、B、C相电压变动频度;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2326-2008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》 |
测量精度 |
半周波有效值:不超过满量程的±0.1% |
5 闪变
测量方法 |
短时闪变Pst: 长时闪变Plt:2小时内Pst的均立方根; |
测量对象 |
A、B、C相电压Pst、Plt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2326-2008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》 《IEC61000-4-15 Flickermeter Functional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》 |
测量范围 |
0~20 |
测量精度 |
±5% |
6 谐波电压、谐波电流
测量方法 |
按照《IEC61000-4-7》每10周波计算一次FFT,每10周波间无缝隙。 |
测量对象 |
A、B、C相电压/电流的0~50次谐波有效值; A、B、C相电压/电流的0~50次谐波含有率; A、B、C相电压/电流的1~50次谐波相位; A、B、C相电压/电流的总谐波畸变,奇次谐波总畸变率,偶次谐波总畸变率;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7626.30-2012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》(等同于《IEC61000-4-30:2008》) |
测量次数 |
0~50次 |
测量精度 |
电压谐波大于1%标称值时:<1%rdg 电压谐波小于1%标称值时:<0.05%标称值 电流谐波大于3%标称值时:<1%rdg 电流谐波小于3%标称值时:<0.05%标称值 |
7 谐波功率、谐波电能
测量方法 |
谐波功率:根据谐波电压/电流有效值、相位算得;
|
测量对象 |
A、B、C相1~50次谐波有功功率、无功、视在功率;
|
参照标准 |
功率的基本理论 |
测量次数 |
1~50次 |
测量精度 |
±0.5% |
8 三相不平衡
测量方法 |
使用对称向量法,取基波分量进行计算 |
测量对象 |
三相电压不平衡度,正序分量、负序分量、零序分量;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7626.30-2012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》(等同于《IEC61000-4-30:2008》) |
测量精度 |
电压不平衡度:±0.15% |
9 间谐波电压、电流
测量方法 |
按照《IEC61000-4-7》每10周波计算一次FFT,每10周波间无缝隙,每周波取值1024点。 |
测量对象 |
A、B、C相电压/电流的第0.5~50.5次间谐波中心子群有效值、含有率;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17626.30-2012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》(等同于《IEC61000-4-30:2008》) 《GB/T17626.7-2008》 |
测量精度 |
电压谐波大于1%标称值时:<1% 电压谐波小于1%标称值时:<0.05%Un 电流谐波大于3%标称值时:<1% 电流谐波小于3%标称值时:<0.05%In |
10 有功功率、无功功率、视在功率
测量方法 |
有功功率: 式中,Vn 、In 是第n次谐波的电压、电流有效值。 ψn 是第n次谐波电压和电流的相位;
|
测量对象 |
A,B,C相有功、无功、视在功率;
|
参照标准 |
非正弦电路中的功率理论 |
测量范围 |
视电压电流的量程而定 |
测量精度 |
±0.5% |
11 功率因数
测量方法
|
功率因数: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比;
|
测量对象 |
A,B,C相功率因数;A,B,C相位移功率因数; 三相总功率因数,三相总位移功率因数; |
参照标准 |
非正弦电路中的功率理论 |
测量范围 |
-1.000 ~ +1.000 |
测量精度 |
±0.5% |
12 电压暂降、电压短时中断
测量方法 |
当一相或三相的半周波有效值Urms(1/2)低于暂降(短时中断)阀值时,电压暂降(短时中断)开始;当所有相的Urms(1/2)等于或者高于暂降(短时中断)阀值与迟滞电压之和时,暂降(短时中断)结束。 |
测量对象 |
残余电压:电压暂降或中断过程中记录的电压方均根的最小值;
|
参照标准 |
《GB/T 30137--2013 电能质量 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》 |
测量精度 |
残余电压:不超过标称电压的±0.2%;
|
13 电压暂升、冲击电流
测量方法 |
当一相或三相的半周波有效值Urms(1/2)或Irms(1/2)高于暂升或冲击电流阀值时,电压暂升或冲击电流开始;当所有相的Urms(1/2)或Irms(1/2)高于暂升或冲击电流阀值与迟滞电压或迟滞电流之和时,电压暂升或冲击电流结束。 |
测量对象 |
最大电压/电流:事件发生时,最大的半周波有效值Urms(1/2)或Irms(1/2); 持续时间:满足事件条件的起始时间; |
参照标准 |
《GB/T 30137--2013 电能质量 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》 |
测量精度 |
残余电压:不超过标称电压的±0.2%; 持续时间:不超过1个周期(20ms/50Hz); |